我的账户
众联网校--重新引领学以致用!

重新引领学以致用!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 客服电话

    点击咨询 在线客服

    GMT: 9:30-19:30

    咨询热线

    400-833-8788

    售后热线

    400-833-8788

  • 众联网校--重新引领学以致用!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众联网校--重新引领学以致用!微信公众号

  • 试卷信息
  • 试卷试题
  • 分享至: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模拟题二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这句话说明教育具有()。 单选题 2分

2、第一次把教育学搬上大学讲坛的学者是()。 单选题 2分

3、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 单选题 2分

4、()是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和方向。 单选题 2分

5、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落实在课程类型上表现为()。 单选题 2分

6、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通过任务分解,责任分工,协同互助,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这种学习方式属于()。 单选题 2分

7、下列关于教材的理解正确是()。 单选题 2分

8、把教育隐喻为“园艺”,把学生比作“祖国的花朵”,称教师为“园丁”。持这种观点的人在人的身心发展影响因素问题上倾向于()。 单选题 2分

9、在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主要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单选题 2分

10、“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最符合下列哪个德育原则()。 单选题 2分

11、“孟母三迁”的故事至今传为佳话,它是哪种道德教育方法的体现()。 单选题 2分

12、红、橙、黄色往往使人产生暖的感觉,绿、青、蓝色使人产生冷的感觉。这种现象是()。 单选题 2分

13、小杰在阅读《阿Q正传》时,根据文字描述在脑中呈现出阿Q的人物形象。这种现象属于()。 单选题 2分

14、每次看见“月晕”就要“刮风”,“潮湿”就要“下雨”,即得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这属于哪种思维特性?()。 单选题 2分

15、学会写“木”字后有助于学习写“森”,这种迁移符合()。 单选题 2分

16、当儿童能够认识到一个完整的苹果,被切成4小块后的重量并没有改变时,儿童的思维已经具备了()。 单选题 2分

17、晓红认为,必须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遵循权威去行动。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晓红的道德判断处于()。 单选题 2分

18、小芳的观点得到同学的肯定和鼓励时,小芳就有了进一步努力的信心,这体现了群体的哪种功能?() 单选题 2分

19、赵明非常害怕狗,陈老师依次让他选看狗的照片,与他谈论狗,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子里的狗,让他靠近笼中的狗,最后让他摸小狗,抱起小狗,消除了其对都的恐惧反应,这种改变行为的方法是()。 单选题 2分

20、侯老师经常思考“如何教好这节课”等这样一些问题,此时侯老师处于发展的()阶段。 单选题 2分

21、“三维课程目标”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简答题 10分

22、(辨析题)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简答题 10分

23、德育过程应该从提高道德认识开始。 简答题 10分

24、把学习成败归因于努力程度对学习的激励作用最大。 简答题 10分

25、考试焦虑的危害只是降低学习效率和影响考试成绩。 简答题 10分

26、简述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简答题 10分

27、简述德育过程中疏导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简答题 10分

28、简述情绪调节的方法。 简答题 10分

29、简述奥苏贝尔关于学习的分类。 简答题 10分

30、阅读本段材料,完成以下2道题。   教育史上最先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他从自己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偶不以三偶反,则不复也。”《学记》中也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的教学要求。在西方苏格拉底在教学中重视启发,他善于用问答的方式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求正确的答案,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提倡启发式教学也很著名。他的格言是:一个坏的教师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些教学思想对于今天的教学实践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1)那么,什么是“启发性原则”。 (2)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呢? 简答题 10分

31、阅读本段材料,完成以下2道题。   在某班,甲同学受父母离异影响,由自觉学习变得上课容易走神、不按时完成作业。乙同学因教师的公开辱骂而厌恶上课、经常逃学玩游戏。甲乙俩同学的学习成绩都下降了。 (1)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甲、乙同学的学习成绩下降分别是哪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造成的? (2)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就如何满足甲、乙的需要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 简答题 10分

暂时没有数据
投票活动

推荐试题

关注我们
重新引领学以致用!

客服电话:400-833-8788

客服邮箱:wuhaiyu@zdhulian.com

GMT: 9:30-19:30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4-2023 众联网校-重新引领学以致用-广东众联万家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Inc. Powered by 广东众联万家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号:粤B2-20220428

办学许可证号:教民144060470001859,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编号:GR201844008396,出版物零售许可证号:(粤)新出印证0712号,总部地址: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市东上路39号越秀可逸新势力5-6栋

营业执照 ICP备案号:粤ICP备15026417号

技术支持: 众联科技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