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众联网校--重新引领学以致用!

重新引领学以致用!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如尚未注册?

  • 客服电话

    点击咨询 在线客服

    GMT: 9:30-19:30

    咨询热线

    400-833-8788

    售后热线

    400-833-8788

  • 众联网校--重新引领学以致用!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众联网校--重新引领学以致用!微信公众号

  • 试卷信息
  • 试卷试题
  • 分享至:
历年真题-高中-地理

1、 题目: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热力环流 内容: 基本要求: (1)创设情境进行教学。 (2)试讲控制在10分钟,有适当板书。 (3)体现教学的互动性。 答辩题目: .1.等压图有什么阅读技巧吗? .2.和初中学生相比,高中生思维有什么特点? 简答题 1分

2、 题目:山地的形成-褶皱山 内容: (一)褶皱山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即褶皱的一个弯曲。褶曲有两种基本的形态,一种是背斜,一种是向斜。从形态上看,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从岩层的新老关系来看,背斜的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在地貌上,有时候背斜发育成为山岭,向斜发育成为谷地。但是,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轴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褶皱山的规模有大有小。大规模的褶皱山系可以绵延数千千米,如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以及横贯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等。小规模的褶皱山只有几十米。 为什么坚硬的地壳能够发生褶皱,形成高大山系呢?科学家们用板块构造学说作出了合理的解释。地球的岩石圈可以划分出六个大的板块,而且这六大板块之间还有若干小板块(图4.10)。 这些板块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如果板块发生背离运动,地壳就会张裂形成裂谷或发育为海洋:如果板块发生相对运动,就会相互碰撞、褶皱隆起形成高大的褶皱山系。 基本要求: (1)创设情境进行教学。 (2)试讲控制在10分钟,有适当板书。 (3)体现教学的互动性。 答辩题目: .1.为什么背斜是隧道的良好选址?【专业知识类】 .2.和初中学生相比,高中生思维有什么特点?【教学设计类】 简答题 1分

3、 题目:资源的跨区调配-西气东输工程 内容: 基本要求: (1)教学过程要有情景创设; (2)设置提问环节; (3)进行必要的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 .1.简述西气东输的意义。【专业知识问题】 .2.在课堂上进行提问有哪些注意事项?【教学实施问题】 简答题 1分

4、 题目:山地的形成-火山 内容: 基本要求: (1)创设情境进行教学。 (2)试讲控制在10分钟,有适当板书。 (3)体现教学的互动性。 答辩题目: .1.火山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影响?【专业知识问题】 .2.如果在讲课过程中有学生说:“老师,您这样讲课我们不感兴趣,提不起精神来,想记住可脑子不听使唤,您能不能换一种方式讲啊”你会怎么办?【教学实施问题】 简答题 1分

5、 题目:大气受热过程-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内容: 基本要求: (1)创设情境进行试讲,时间为10分钟。 (2)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 (3)试讲思路清晰、逻辑严明。 答辩题目: .1.什么是大气的保温作用。【专业知识类】 .2.地理教学常用的教学媒体有哪些种类?【教学实施类】 简答题 1分

6、 题目: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内容: 基本要求: (1)条理清晰地讲述世界城市化 进程; (2)有适当板书; (3)10分钟内完成试讲。 答辩题目: .1.为什么在发展中国家“过度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并存。 .2.地理教学中的重难点有什么特征? 简答题 1分

7、 题目: 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内容: 基本要求: (1)要有板书; (2)试讲10分钟左右; (3)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答辩题目: .1.综观本节课,比较成功之处有哪些?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是什么? 简答题 1分

8、 题目: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三角地区为例—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内容: 基本要求: (1)要有板书; (2)试讲10分钟左右; (3)教学中要有学生参与。 答辩题目: .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2.用探究法进行区域案例探究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简答题 1分

9、 题目: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内容: 基本要求: (1)要有板书; (2)试讲10分钟左右; (3)教学中要有适当的提问环节,问题的设置要有启发性; (4)利用相应景观图进行讲解。 答辩题目: .1.有赤道到两级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受什么的影响? .2.在中纬度地区自然带的分布有着怎样的规律? 简答题 1分

10、 题目:人口的迁移 内容: 人口的迁移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新谓人山迁移就是人的居作地合国际或本国微围内发生改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定时问(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19世纪以的,国际人口迁移的息特点是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例如15~16世纪,欧洲进行殖民主义扩张,引发了7000多万欧洲人迁移到以美洲和大洋洲为主的国家和地区。这些人口迁移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知期流动的人口增多,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主要是西欧经济发展较快,吸引了大量移民: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迁出地区,大量人口流向美国,加拿大和西欧。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也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 国内人口迁移是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我国古代的人口迁移,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改力量的束缚。由于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的脆弱,频繁的战争以及白然灾害等影响,人民难以维持安居乐业,不得不背井离乡大批迁移。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国内人口迁移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人口迁移的流量增大,流同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基本要求: (1)要有板书设计。 (2)条理清晰,突出重难点。 (3)试讲控制在10分钟之内。 答辩题目: .1.简述新中国以后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请谈一谈你对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解。 简答题 1分

11、 题目:锋与天气 内容: 大气中经常发生的阴、晴、风、雨、需等天气现象,都与天气系统的活动有密切关系。锋、气笑与反气旋是常见的天气系统。 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当冷暖两个性质不同的气团在移动过程中相遇时,它们之间就会出现一个倾斜的交界面,叫做锋面。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叫做锋线。一般把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锋面自地面向高空冷气团一侧倾斜。 由于锋是冷暖气团交界地区,锋面两侧空气的温度,湿度,气压都有明显的差别,所以锋面附近常伴有一系列的云、雨、大风、降水等天气。 在锋面移动过程中,根据冷暖气团所占的主次地位的不同,可以将锋分为冷铎,暖锋。准静止锋等类型。 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同移动的锋。当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时。较重的冷气团插入暖气团下面,使暖气团被迫抬升(图2.19),暖气团在抬升过程中逐渐冷却。其中水汽容易凝结成云。如果暖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汽,那么可能会带来雨雪天气,冷锋移动的速度较快,常常带来较强的风,冷锋过境后,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好。冷锋在我国一年四季都有。尤其在冬半年更常见。 基本要求: (1)采用地图法讲解,要有板书。 (2)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3)试讲10分钟左右。 答辩题目: .1.请举两个我国典型准静止锋的例子。 .2.举例说明你本节课用到的教学方法。 简答题 1分

12、 题目:交通运输 内容: .一、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是现代社会重交的经济部门。交通运输既不生产物质产品也不改变被运送物品的自然属性和性状,它只是实现人员和物资等位移的主要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交通运输方式已从手提肩扛、牲畜驮运,发展到现代化的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等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国民经济对交通运输的基本要求是运量大、运输成本低、运行速度快,连续性强等。 各种运输方式各有长处与不是,应根据运输对象的性质和运量不同。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在充分发挥各种现代交通运验方式优势的同时。加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相互协作。以实现合理运输。各种交通运检路线,通过各种交通运输站点相互交织,形成多种形式和不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使人们的生产活动、贸易往来、社会交往变得更加便捷。当今世界,交通运输正内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以界各的的联系变得越来越便捷,越来越密切。 基本要求: (1)要有板书设计。 (2)试讲10分钟左右。 (3)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答辩题目: .1.请简述管道运输的优缺点。 .2.在课堂上进行提问有哪些好处呢? 简答题 1分

13、 题目: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内容: 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实际的气压带往往不能呈现出明显的带状分布。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差异显著。夏季陆地升温快于海洋,往往形成低气压;冬季陆地降温快于海洋,往往形成高气压。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夏季,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其中亚洲低压(又叫印度低压)最为突出,从而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冬季,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尤以亚洲高压(又称蒙古高压)最为强盛,控制范围最广,这就使副极地低气压带也仅保留在海洋上。 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因此气压带基本保持着带状分布的特征。海陆上的这些高、低气压中心,其势力随季节而消长,位置随季节而移动,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 基本要求: (1)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2)教学中要有学生参与的环节。 (3)试讲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4)讲清楚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简答题 1分

14、 题目:甲心地理论 内容: 中心地理论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功能布局的一种城市区位理论。该理论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职能间的关系,并采用六边形图形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 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Central place theory)是研究城市空间组和功能布局的一种城市区位理论。该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西欧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 1933年由德国地理学家W.克里斯泰勒(W.Christaller)率先提出。该理论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职能间的关系,并采用六边形图形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 阅读 中心地理论的基本概念 中心地(Central place)向周围地区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地方。中心地具有多种服务职能,但主要是提供货物和服务的职能。中心地有级别之分,较高级别的中心地辐射影响较低级别的中心地。中心地等级主要是根据中心地提供的职能种类和服务范围来划分的。 服务范围(Service cirele)中心地提供货物和服务的作用范国。门槛(Threshold)某一级中心地正常存在所必需的服务范围或服务人数。服务人数低于门槛,中心地难以正常运行;服务人数高于门槛,中心地就能获得一定的经营利润。 根据中心地理论,城镇是周围乡村的中心地。 .一个地区城镇规模的大小与数量成反比,规模小的城镇数量多,规模大的城镇数量少;城镇等级越高,数量越少。城镇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它主要受制于商业因素、行政因素和交通运输因素。中心地理论认为,最便于提供货物和服务的地点,应位于国形商业区域的中心。为了避免相邻中心地服务范围的重叠,可将中心地回同体系转换为六边形体系。在理想的平原上,中心地的服务范国表现为以中心地为核心的正六边形。 在一定的市场区域,各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均表现为六边形。但由于各级中心地门槛人口和服务范围的差异,六边形的大小也不相同。高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大,彼此相距远,但六边形数目少;低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小,彼此相距近,但六边形数目多。 从区域总体来看,高级中心地包容低级中心地,高级服务范围覆盖低级服务范围,从而构成层次分明的空间网络系统。 基本要求: (1)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2)教学中要有学生参与的环节。 (3)试讲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4)讲清楚中心地理论的概念。 答辩题目: .1.简述中心地理论的基本概念。 .2.这节课你设计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如何完成的? 简答题 1分

15、 题目:区域产业结构 内容: 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很多,诸如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等。一般来说,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小,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占的比重则比较大。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区域发展前期,农业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随着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逐渐超过第二产业,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出现“三、二、一”的格局。在区域经济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之后,先进科技和信息、金融等,就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基本要求: (1)教学过程中要有师生互动。 (2)提问要有启发性。 (3)讲授内容要有逻辑性。 (4)讲解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 答辩题目: .1.什么是产业结构? .2简述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采用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方式”教学实施建议的理解。 简答题 1分

暂时没有数据
投票活动

推荐试题

关注我们
重新引领学以致用!

客服电话:400-833-8788

客服邮箱:wuhaiyu@zdhulian.com

GMT: 9:30-19:30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4-2023 众联网校-重新引领学以致用-广东众联万家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Inc. Powered by 广东众联万家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号:粤B2-20220428

办学许可证号:教民144060470001859,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编号:GR201844008396,出版物零售许可证号:(粤)新出印证0712号,总部地址: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市东上路39号越秀可逸新势力5-6栋

营业执照 ICP备案号:粤ICP备15026417号

技术支持: 众联科技提供技术支持